“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,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,前者为凝血因子Ⅷ缺乏,后者为凝血因子Ⅸ缺乏,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......”
本期,帝迈全球售后服务中心特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,检验科副主任:付璐,为我们分享一篇关于出血性疾病的诊疗案例。
1.在这个案例中,发现Ⅷ因子活性明显较低的情况,能否直接判断患者为血友病A?
2.APTT纠正试验起到了什么作用?
3.为什么测内源因子活性的时候要测Ⅴ因子和vWF?
这里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血友病
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,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,前者为凝血因子Ⅷ缺乏,后者为凝血因子Ⅸ缺乏,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。
根据《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》中对血友病的诊断要求,血友病的实验室检查为:血小板计数、凝血四项检查,最后进行相关因子的活性测定以确诊血友病,此外还要进行相关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检测,并且建议基因检测,以便确定致病基因,还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判定患者产生抑制物的风险。
APTT纠正试验在确诊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,整个试验过程可以大概判断出患者的APTT延长原因属于:因子缺乏、因子抑制物、存在狼疮抗凝物(LA)中的哪一种。
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目的主要为了排除相关因子抑制物造成的Ⅷ因子活性下降影响最终的诊断;LA测定是为了排除患者体内存在抗磷脂抗体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。
另外,VIII因子活性缺乏的疾病除了先天性血友病A,还有获得性血友病A、凝血因子Ⅴ和Ⅷ联合缺乏症(F5F8D)和血管性血友病。
凝血因子Ⅴ和Ⅷ联合缺乏症(F5F8D), 是由于LMAN1和MCFD2基因的突变导致FV和FVIII(F5F8D)的组合缺乏;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出血性疾病,其特征是轻至中度出血,并协调血浆 FⅤ 和 FⅧ 水平降低。
血管性血友病(von Willebrand disease, VWD)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(von Willebrand Factor, VWF)基因突变引起血浆VWF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是VWD的主要致病机制。根据VWD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,VWD主要分为三种类型(表1)。其中2N型VWD同时也有FVIII活性降低的情况。
并且这两种疾病输注凝血因子VIII因子后,也会减轻出血症状。让治疗者误以为是先天性血友病A的患者给予对应治疗后症状减轻,从而给出错误确定诊断。
所以,在诊断先天性血友病A之前,要排除获得性血友病A,并进行Ⅴ因子及vWF活性的检测。
总之,对于血友病的实验室检查除了常见的因子测定,还要排除其他能够导致因子活性下降的因素,减少血友病诊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弯路,为临床提供准确全面的实验室指标,提高临床的诊疗效率,提升患者的诊疗感受。
参考文献
1.薛峰 杨仁池.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思路.《临床出血与血栓性疾病》人民卫生出版社
2.《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(2017年版)》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、中国血友病协作组
3.血管性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(2022年版)中华血液学杂志, 2022,43(1) : 1-6
本期关于出血性疾病的诊疗案例分享到这就结束了,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,请下方留言告诉我们,后续我们将不定期的推出其他案例分享。